驶入张掖市高台县北部,极目远眺,曾经肆虐的风沙线前,一道道绿色的林带巍然屹立。林网之内,金黄的制种玉米与火红的辣椒铺展成一片丰收的海洋,与远处巴丹吉林沙漠的漫漫黄沙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这幅“人进沙退、绿富同兴”的生动图景,正是高台县推进“三北”工程建设中,交出的一份生态与经济答卷。
高台县作为“三北”工程攻坚战的核心攻坚区,紧贴我国第三大沙漠南缘,是守护河西走廊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。过去,这里“风起沙石扬,庄稼被打光”是常事,而如今,通过实施工程固沙、生物固沙与围栏封禁等措施,让荒漠化土地面积实现大幅缩减,累计让28.26万亩沙化土地重披绿装。这“进”一“退”之间,是无数治沙人多年的心血,更是科学治理理念的深刻实践。
生态的“高颜值”转化为发展的“高质量”。2025年,高台12万亩制种玉米和6万亩红辣椒的喜获丰收,昔日的风沙口已蜕变为稳固的“粮袋子”和“菜篮子”。生态屏障内,9.73万亩林果产业基地,年产5.3万吨、产值高达2.1亿元的喜人成果,实现了从“沙逼人退”到“人沙和谐”的转变,更是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书写在了田间地头。
高台“三北”工程的实践证明,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绝非对立面,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统一体。防沙治沙,保护的不仅是家园,更是培育了未来发展的根基;产业的兴旺,则为持续的生态投入提供了动力,形成了“治理—增效—再治理”的良性循环。这片不断延伸的绿色,不仅是高台人民的生态屏障与致富靠山,更是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人缩影。在这条绿色征程上,高台正稳步向前。